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夏威夷大学沈霖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2025-08-02

2025年7月29日,于雷竞技raybat竞猜212报告厅,新材料与结构防灾减灾团队负责人姚尧教授邀请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Lin Shen(沈霖)教授进行题为《地聚物混凝土与地聚物水泥在中美的量产与标准化进展》的专题报告。此次报告由姚尧教授主持。

本次报告于上午10:00开始,开场致辞中,姚尧教授对沈霖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在场师生简要介绍了沈霖教授在碱激发混凝土材料的研发与工程应用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果。沈霖教授是国际知名的高性能碱激发混凝土大规模应用研究首席科学家,在中美两地多家专注于可持续材料研发的初创企业中担任技术投资人及首席技术官。他是美国注册专业工程师、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前研究生主席、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旗下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期刊副主编,发表高质量国际期刊文章超过40余篇,主持的科研项目经费超过3100万美元。

姚尧教授主持报告

在报告中,沈霖教授报告内容涵盖了五个主要方面:团队介绍、地聚物简介、地聚物反应机理与实验室结果、地聚物混凝土在中美的量产与应用、地聚物水泥的标准化进展。

  

报告现场

沈霖教授首先介绍了其所在的夏威夷大学及其研究团队在地聚物混凝土领域的研究特色。该校长期专注于无水泥碱激发混凝土的技术研发,聚焦工业固废资源化与绿色建材体系构建。其研究成果可实现以粉煤灰、赤泥、矿粉及生活垃圾焚烧灰等固废材料100%替代水泥,所制备的地聚物混凝土在强度与耐久性方面均可优于传统普通混凝土。其次,沈霖教授深入分享了其在地聚物混凝土研发方面的丰富实践经验。他主导参与起草了美国ASTM地聚物水泥规范,并承担了其中3/4的碱激发混凝土材料标准制定任务,为该领域的国际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地聚物混凝土介绍

沈霖教授指出,地聚物混凝土是一类通过碱激发机制构建三维网络结构的无机聚合物。在实验研究中,团队成功建立了一套可控性强、性能稳定的实验室配比与工艺流程,为规模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沈霖教授还详细介绍了地聚物混凝土在中国和美国的实际推广与应用,工程案例表明,优化后的地聚物体系可在常温养护条件下实现良好的成型性能、工作性与后期耐久性,并成功降低碳足迹80%以上,成本降低25%以上。

在推动地聚物走向工程化的过程中,标准化是关键一环。沈霖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团队已牵头制定并推动发布了ASTM标准,是美国在该领域最早的一批国家标准之一。这一系列标准的建立与落地,不仅推动了地聚物水泥的产业化应用,也为绿色建材领域的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沈霖教授围绕“地聚物混凝土相较于传统水泥材料的关键优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他指出,地聚物体系在降低碳排放、控制材料成本、提升早期强度和长期耐久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可较普通水泥体系降低85%以上,材料成本可降低约25%,且在常温条件下依然能够实现良好的凝结时间与施工性能。此外,地聚物混凝土在火灾、冻融等极端环境下表现出更强的结构稳定性,具备替代传统水泥材料的工程潜力。

现场交流环节气氛热烈,雷竞技raybat竞猜的多位教师与学生就“地聚物混凝土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瓶颈”等话题与沈霖教授展开深入探讨。沈霖教授一一回应了师生的提问,并结合自身在美国及中国多个项目中的实践经验,分享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落地的关键路径与挑战。